服務項目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   根據研究,台灣民眾有超過九成的人有牙周病的問題,但因為初期牙周病的症狀大多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所以很容易被疏忽。   別小看牙齒上白白的牙垢,它就是引發牙周病的罪魁禍首。牙周病一旦開始蔓延卻沒有得到控制,就會像得不到控制的高血壓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完整的牙周檢查包含了解病人的清潔方式、習慣及確認病人有沒有抽菸、嚼食檳榔,或是有無系統性疾病、家族病史等等。有些牙周病快速惡化的病人,可能與家族史相關。除此之外,還要檢查牙齒的搖動程度、牙周探測和拍攝全口X光觀察。 牙周病是什麼? 牙周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簡稱,由牙齦、牙周韌帶及齒槽骨組成。 牙齦與牙齒中間沒有完全貼合的小溝槽稱為牙齦溝。  由於沒有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導致牙齦溝內的食物殘渣與口內鈣化成牙結石,這樣的牙周環境是最適合牙周細菌生存的。 長期累積下便會使齒槽骨流失,牙齦發炎紅腫流血,還會造成牙齦萎縮,牙根外露。 牙周病就是牙周遭細菌感染的疾病,甚至牙周病細菌也會蔓延全身,隨著血液循環流至心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與牙周病相關的疾病? 心臟病 糖尿病 失智症 鼻竇炎 呼吸道感染 懷孕婦女早產   牙周病會有哪些症狀? 牙齦流血 牙齦紅腫 牙齒敏感 牙齒鬆動 牙縫變大 牙根暴露 口臭、口腔異味   .embed-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 iframe, .embed-container object, .embed-container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牙周病 牙周病要怎麼治療呢? 即使接受完整的牙周病治療,牙周病也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不繼續惡化,並無法讓萎縮的牙周組織完全回復到原來的樣子。 牙周第一階段基本治療包含: 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牙結石清除及進行牙根面整平術 去除其它影響牙周發炎的因素 定期追蹤   一般慢性牙周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輕度之患者須定期回診清潔牙潔石,必要時須搭配特殊器械進行牙齦下結石刮除術,以求控制發炎。 中度至重度之牙周病患者除了上述治療外需要合併牙周翻瓣手術、牙周再生手術或是牙根覆蓋術,以求徹底清除牙周的病菌並重建喪失之牙周組織。 牙周翻瓣手術: 進行手術將牙齦翻開,可以增加清潔的視野,徹底清除牙根表面之結石及發炎組織,修整牙齒周圍不平整的齒槽骨,使牙周組織恢復健康。 牙周再生手術: 手術清創後,在因為破壞所喪失的骨頭周邊處放置生物科技材料、再生膜與骨粉等,重建喪失的骨頭。 牙齦切除手術: 將牙齒上過度生長的多餘牙齦組織切除,降低牙周囊袋深度 使這個區域更好清潔,恢復牙周健康。   輕度牙周病治療前 牙齦發炎紅腫,牙結石容易形成。   輕度牙周病治療後 牙齦顏色偏粉,可早期控制,避免牙根外露更多。   中度牙周病治療前 牙齦浮腫,且牙周囊袋變深,牙齦萎縮導致牙根外露。   中度牙周病治療後 牙齦顏色較粉,雖牙齦無法復原至健康牙齦,但可控制不讓其惡化。   重度牙周病治療前 牙齦顏色偏暗紅且嚴重浮腫,牙根外露更多,導致牙齒不穩搖晃。   重度牙周病治療後 經過長期追蹤治療,牙周病得到控制後,牙齦明顯較無浮腫,且可避免牙齦繼續萎縮,齒槽骨被破壞。   牙周再生手術 因牙周病的破壞造成齒槽骨流失,術後可以用X光片檢查流失的齒槽骨之復原情形。 牙周再生手術前: X光片明顯看出齒槽骨下陷的樣子。   牙周再生手術後: 經過手術後六個月的回診觀察,可以明顯看出齒槽骨復原狀況良好並且沒有繼續下陷。     [/vc_column_text][vc_row_inner row_type="row" type="full_width" text_align="left" css_animation=""][vc_column_inner][vc_column_text] 牙周專科 張豪傑醫師   [/vc_column_text][/vc_column_inner][/vc_row_inner][/vc_column][/vc_row][vc_row...

  PRF-纖維蛋白補骨技術 PRF為富含血小板纖維蛋白分離技術(Platelet Rich Fibrin)的簡稱,是新一代血小板濃縮技術。透過抽取患者自體的血液中,藉由離心的方式,萃取出富含血小板及生長因子的纖維蛋白凝塊,其外觀呈現膠狀略透明,富有彈性。因血小板中內含許多與傷口癒合有關的因子,能促進細胞的分化、增生,加強傷口的修復能力,因此若用於手術的血小板濃度越高,對傷口的癒合力越有幫助。 除此之外,因這富含血小板及生長因子的纖維蛋白,是由自體血液而來,可避免發生因非自體組織所產生的排斥效應,或因「人工化學合成生長因子」發生的感染問題,減少額外的醫療材料花費。由於纖維蛋白與血小板會形成凝塊,具有立即止血效果,因此,搭配骨粉可增進成骨細胞附著生長及加速傷口癒合,是一種非常安全且有效的療程。 淺談PRF與牙科 PRF最早是用於整型外科手術,後來才引用於各醫學領域。而經大量臨床實驗數據證實,PRF除了促進傷口癒合,其內含的生長因子還可促進人體成骨細胞附著於補骨材料與植牙表面的鈦金屬,幫助缺牙區的齒槽骨、牙齦粘膜再生。而纖維蛋白凝塊本身更是最天然的生物材料,其網狀的纖維蛋白交織排列所組成的架構,可提供細胞的移動與激素的釋放,散布在網狀基質中的白血球也有對抗感染及免疫調節的作用。這些生長因子還可以促進新血管的生成,加上纖維蛋白本身就是形成血管的原料之一,能有效提高手術區的組織穩定性與植牙成功率。 PRF應用範圍 拔牙、牙周手術、植牙、補骨手術、上顎鼻竇增高手術等。 由自體的血液抽取經離心萃取,具有立即止血效果,可以避免因「人工化學合成生長因子」發生的感染問題及「非自體組織排斥效應」減少額外的醫療材料花費,也可以搭配「骨粉」促進骨細胞附著生長及加速傷口癒合,是一種非常安全且有效的療程。 PRF優點 止血:豐富血小板能快速止血、凝血。 減痛:豐富生長因子,加速傷口癒合。 避免感染:保護傷口,避免異物進入引起細菌感染。 無排斥問題:使用自體血液抽取,沒有排斥與副作用等問題。 PRF最大的優點是成分完全來自於自己體內,沒有排斥反應的可能,當您手術時使用PRF不僅使傷口復原更好,搭配骨粉還能幫助齒槽骨生長唷! ⚠️(骨頭有空隙是很容易暗藏細菌的) PRF補骨技術成熟嗎 PRF技術或許顯少聽過,但其實這項技術已被廣泛使用且成效卓越。若說使用在牙科上,PRF搭配骨粉已是非常普遍的一項技術,相較之下也較為安全。簡單來說,補骨程序就如同拔牙一樣安全,所以若有缺牙等狀況,不要害怕找醫師,接受專業治療讓你不必忍受缺牙的痛苦。 什麼人不適用PRF 雖說PRF是抽取患者自體血液得來的寶貴生長因子,不會有年齡或是產生體內排斥現象,但明日美牙科表示,針對部分本身有血液性疾病、糖尿病,或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抗骨質疏鬆或大量類固醇等藥物的人來說,可能會因血小板缺乏或藥物反應造成的凝血不易,較不適合使用PRF,故在施術前必須先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並如實告知醫師,經與醫師妥善溝通及說明判斷後再進行治療,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PRF製作流程 PRF生長因子助缺牙區齒槽骨再生分享 #植牙 #PRF...

  成人牙科與兒童牙科主要差異 小朋在接受牙科治療時,並不像成人可以溝通理解並配合,兒童牙科最主要需要醫師和小朋友之間建立起信任關係才有辦法進行治療,一開始會先從簡單的治療,如認識診所環境、認識牙科器械等步驟,循序漸進,培養信任並降低恐懼感。 療程開始家長需要有耐心並配合回診 療程會分次進行,並依醫師評估處理的順序來安排預約唷! 什麼是「行為管理」? 孩子會抗拒牙科治療是因為他們對於陌生的治療環境、看似可怕的牙科器械感到莫名的緊張與恐懼,所以兒童牙科的醫師必須針對不同狀況的孩子,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而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方式:「行為管理」。 實施行為管理的醫師必須充分具備耐心、愛心與同理心,「Tender-Love-Care」(TLC)。 而行為管理通常會依據不同年齡與孩子行為上會有不同的管理方式,這時醫師會事先與家長溝通並了解家長的意願與配合度,在視情況做調整。 對於第一次看牙的孩子,我們會先採取「Tell-Show-Do」(TSD)之技巧,把治療時會用到的器械以孩子可以理解且接受的詞彙「告訴」孩子,接著拿起器械在口外先「展示」一遍,讓孩子用手去感受,以降低孩子對牙醫的恐懼與心理防衛,最後才會在口內實際「操作」。 當孩子出現不合作行為時,為了避免孩子哭鬧時無意碰撞尖銳器械導致受傷,醫師會視情況提高音量或是將語氣轉為嚴肅且堅定、家長隔離、肢體束縛…等方式,希望藉此達到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 但醫師並不會真的跟孩子生氣,只要孩子達到醫師希望的合作目的,出現良好的行為時,醫師會馬上轉為溫和且耐心的語氣,並且誇獎與鼓勵孩子。   乳牙的一生 Q:小朋友幾歲會開始長第一顆牙齒呢? 什麼時候開始換牙呢? A:一般來說寶寶6~8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長牙,大約到2歲半至3歲時會長齊20顆乳牙;約至6至7歲起開始換牙,直至12.13歲逐漸被恆牙取代。 0~12歲小朋友換牙與長牙順序會因個人生長發育狀況而不同,若遲遲未長牙建議來診所給醫師進一步檢查唷! (參考) Q:寶寶長牙就要塗氟了嗎? A:建議塗氟年齡是兩歲開始塗氟,每半年塗一次。 因為年紀太小的寶寶,還無法控制口水的吞吐,為了避免吞入過多的氟化物,建議寶寶可以自己控制口水的吞吐後再塗氟唷! Q:多久看一次牙醫呢? A:小朋友建議三個月定期回診檢查,從小問題即解決也能習慣看牙不害怕唷! 建議進入換牙期也要定期回診,若有空間不足的狀況可做早期矯治,避免嚴重的咬合不正的問題。 Q:第一顆恆牙幾歲會長呢? A:6~8歲 Q:預防蛀牙-溝隙封填 A:新長出來的臼齒咬面上會有窩溝裂痕,會使食物殘渣容易堆積成為細菌的溫床,加上清潔不易而成為刷牙時的死角。溝隙封填劑是種特殊牙科樹脂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可進入牙齒微小窩溝與牙齒緊密結合達到良好的封填效果。咬合面填平不僅減少食物的淤積,也能使口腔清潔工作更容易進行,更能有效降低蛀牙機率! Q:已經有蛀牙了該怎麼處理呢? A:流程: 簡單治療開始:檢查並醫師評估而拍攝x光判斷蛀牙範圍與深度 檢查蛀牙範圍 輕度蛀牙:樹脂填補起來並定期檢查 中重度蛀牙:可能進一步根管治療,移除感染源 Q:根管治療後的牙齒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A:根管後的牙齒較脆弱容易崩裂,且二度蛀牙機率較大,填補物容易脫落 故建議使用金屬牙冠或全瓷冠保護起來,保留乳牙直到正常換牙時間。 Q:該如何保護根管後的乳牙呢? A:樹脂牙套:當門牙蛀牙範圍較大或根管治療過,建議以樹脂牙套重建原來型態,主要目的在恢復前牙的美觀及發育的功能唷! 乳牙的金屬牙冠(俗稱小鋼牙)目的像安全帽一樣,保護結構受損且脆弱的乳牙,避免牙齒崩裂而提前拔除,裝戴並不會影響換牙,換牙時會一起脫落唷! 除了金屬牙冠外,現在還有全瓷牙冠可以選擇,美觀和硬度兼具,且完全無金屬成分,避免有金屬過敏等問題唷! Q:什麼情況有可能提前拔除呢? A: 1.乳牙蛀牙太過嚴重 2.牙齒根尖發炎長膿包 3.只剩下殘根 醫師為維護底下恆牙的健康,會評估是否需要提前將乳牙拔除哦! Q:牙齒提前拔掉怎麼辦? A:空間維持器 乳牙有引導恆牙萌發的功能,當乳牙提前拔除,為避免拔牙空間造成牙齒前後移動或傾倒,導致恆牙萌發空間不足;便建議製作空間維持器,以保留乳牙原有空間。若底下恆牙萌發,需回診拆除哦! Q:為什麼會咬合不正呢? A:有以下因素可能影響,家長可以多加留意唷 1.遺傳 2.精緻化飲食 3.牙齒曾受過外傷或乳牙提前拔除 4.不良口腔習慣(吸手指、咬指甲) 5.口呼吸 Q:什麼是口呼吸呢? A:可能因過敏、鼻竇炎、鼻中膈彎曲或扁桃腺腫大等原因,造成呼吸道不順暢而使用嘴巴呼吸, 長期下來嘴巴總是開著而無法閉合做正確的吞嚥動作,舌頭不在正確位置會影響牙弓的發育,進而影響顎骨和臉部正常發育。 Q:咬合不正該怎麼辦? A:MRC(myobrace)肌肉功能訓練器 Q:什麼是口呼吸呢? A:可能因過敏、鼻竇炎、鼻中膈彎曲或扁桃腺腫大等原因,造成呼吸道不順暢而使用嘴巴呼吸, 長期下來嘴巴總是開著而無法閉合做正確的吞嚥動作,舌頭不在正確位置會影響牙弓的發育,進而影響顎骨和臉部正常發育。 Q:咬合不正該怎麼辦? A:MRC(myobrace)肌肉功能訓練器 MRC主要用來幫助肌功能訓練,練習口腔肌肉的正確運動方式,透過裝置來引導舌頭擺放位置,吞嚥時口腔肌肉正確用力,牙弓狹窄容易有咬合不正、歪斜、齒列混亂等問題,增加牙弓生長的寬度讓牙齒有足夠空間生長,降低未來矯正時拔牙機會與矯正難度。  ...

這些疾病都與“牙”有關? 必須重視「整合牙醫」的重要性 曾有名孕婦在懷孕39週臨盆在即前,因牙齦炎導致胎兒遭受牙周病菌感染,引發敗血症胎死腹中。當時醫師於寶寶的胎盤、肚臍,甚至是肺部及胃部,都發現了一種稱為“絕對厭氧菌”的細菌,這是一種導致牙周致病的病菌,同時也在該名孕婦的牙齒和牙齦之間(牙周囊袋)發現這種絕對厭氧菌,推斷細菌是由血液透過胎盤侵入到胎兒體內。牙醫師呼籲,民眾絕對不可輕忽牙周疾病及牙齦口腔衛生健康,尤其曾經進行過根管治療、蛀牙補牙、配戴假牙等經驗的民眾。   愈來愈多研究及報導指出,口腔內牙齒及牙齦的健康程度,深深影響體內相對應的神經疾病,其中最常見包含頭痛、肩頸痠痛或是心血管疾病等問題。除此之外,各國醫療單位及科學研究院深入探討,發現牙周細菌及牙齦慢性毒,恐造成更多生理上的影響….   阿茲海默症 美國知名藥廠曾分析研究54位阿茲海默症死者的腦部組織,發現都有牙周病的主要致病細菌「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細菌數量愈多,蛋白堆積愈嚴重。   台灣也有相關研究指出,罹患10年以上慢性牙周病的患者,發生阿茲海默症機率較未罹患者高出1.707倍。進一步透過動物實驗證實,若將齦卟啉單胞菌植入老鼠體內,造成實驗體腦部受到感染,並出現阿茲海默症狀,因此研究學者大膽提出:牙周細菌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成因有非常大的關聯。科學家也表示:徹底潔牙是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方法之一。   癌症 不少研究者曾發表,口腔細菌不僅會導致牙周病,更會提高罹患胰臟癌、結直腸癌、肺癌、大腸癌等癌症風險。最近又有研究發現,有牙齦疾病的人得到乳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3倍。此項研究報導來自於巴西聖瑪麗亞大學(Santa Maria in Brazil)的《社區牙科和口腔流行病學期刊》中。   美國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也發現,齲齒(蛀牙)、牙周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比口腔健康的人高出59%,原因是由口中的微生物病菌所導致;且口腔中常見的「具核梭桿菌」細菌,會助長大腸癌的發生。美國塔夫茨大學也從歷時約15年的研究中發現,有嚴重牙齦疾病的人,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比牙齒較健康的人高出24%,結直腸癌增加51%,罹患肺癌的風險更高達133%。   張瀞云醫師表示,汞是有毒的,但它卻是最常出現在民眾口腔中的重金屬之一,這種毒通常被視為高度關注的化學物質,它會積聚在體內,所釋放的慢性毒將對民眾健康構成相當大的威脅。早期在牙材中最常見的“汞合金填充物”多是由汞、銀、銅、錫、或鋅的混合物製成,通常被稱為“銀填充物”,這些汞合金填充物,其中約有45-55%的汞元素含量,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全球已有愈來愈多組織推廣拒汞對策。有鑑於此,歐盟三大機構(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也達成協定,將於2018年7月1日起,禁止在牙科中對未滿15歲的兒童及孕期、哺乳期婦女,使用銀汞合金填充物。歐盟的這項行動得到國際口腔醫學和毒物學會IAOMT的支持。IAOMT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鼓勵全球禁用牙科汞合金。 IAOMT會長Tammy DeGregorio博士曾發表:「汞是有毒物質,用於銀色的補牙填充物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並可能增加阿茲海默症、多發性硬化症、不孕症、焦慮、抑鬱、疲勞和很多其它健康問題的風險。而這些填充物的可行性替代材料已存在幾十年。目前最重要的是,讓全世界在歐洲的帶領下,開始採取行動,限制在牙科中使用汞合金,而更有效的辦法就是完全禁用。」而明日美牙醫也遵循聯盟及組織的杜汞政策,朝健全的口腔醫療及整合牙醫進行及推廣。   張瀞云醫師說明,現代人口腔內含慢性毒最大部分還是在銀粉、根管及金屬牙套部分,且不同的金屬牙套材質也含有不同的金屬毒性成份,尤以七年級生以前的補牙以銀粉佔為最大宗。張瀞云牙醫師呼籲,為了身體健康,民眾首先應深入瞭解自己口腔中究竟含有多少有毒成份,例如,先到明日美牙科或是專業的牙診所進行口腔全面檢查,瞭解自身有多少補牙、根管或是牙金屬物,並同時瞭解自身的身體狀況,會不會時發性的感到疲勞、過敏、免疫系統失調或是感冒,深度瞭解是否可能是由口腔中日積月累的慢性毒所引起;如果有甲狀腺問題、免疫系統失調、關節炎、憂鬱症、腸漏症,其實也可以及早安排整合牙醫門診進行檢查與治療。   現代人為了身體健康對食安問題相當關心,或是透過營養食品的攝取輔助體內所需的營業素,但若是對自身口腔中慢性毒素未加以重視及瞭解,就算吃了再多的健康食品或是天然的食物原形,也可能無法抵抗口腔中可能的金屬慢性毒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國人不得不重視「整合牙醫」的重要性。...